您现在的位置: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 急性淋巴结炎医院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学表现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学表现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的病理学特征是诊断该病的核心依据,其典型表现为淋巴结内局灶性坏死、组织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独特的免疫微环境。以下从组织形态、细胞成分及免疫表型等方面详细阐述其病理学特点:

1.淋巴结结构破坏与坏死模式

-副皮质区局灶性坏死:

病变主要累及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形成边界相对清晰的坏死灶。坏死区由凝固性坏死构成,内含大量嗜酸性颗粒状物质,为凋亡细胞的核碎片(即“凋亡星”或“核尘”)。坏死灶周围可见残存的淋巴细胞和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

-无干酪样坏死:

坏死区域无结核性干酪样坏死的特征性粉染无结构物质,此点可与结核性淋巴结炎明确区分。

2.细胞浸润特征

-组织细胞为主:

坏死灶周围及邻近区域可见大量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其胞质丰富、淡染,常吞噬凋亡碎片或淋巴细胞,形成“豆袋细胞”样形态(即胞质内含多个被吞噬的核碎片)。

-活化的T淋巴细胞:

浸润的淋巴细胞以活化的CD8+T细胞为主,细胞体积较大,核分裂象罕见,无明显的异型性(区别于淋巴瘤的异型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缺失:

坏死灶及周围无中性粒细胞浸润,这一特征与细菌感染性淋巴结炎显著不同。

3.免疫组化特征

-组织细胞标记:

CD68和CD阳性,明确显示组织细胞的广泛浸润及吞噬活性。

-T淋巴细胞亚群:

CD3(泛T细胞标记)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阳性,CD4(辅助T细胞)阳性细胞较少,形成CD8+T细胞占优势的免疫微环境。

-B细胞与增殖标记:

CD20(B细胞标记)阴性,Ki-67增殖指数通常较低(30%),与淋巴瘤的高增殖活性(Ki-%)形成对比。

-排除其他炎症:

MPO(中性粒细胞标记)和CD15(粒细胞标记)阴性,进一步排除化脓性炎症。

4.超微结构与分子特征

-凋亡与吞噬现象:

电镜下可见凋亡淋巴细胞的典型形态(染色质浓缩、核碎裂),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包裹凋亡小体。

-基因重排分析:

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为多克隆性,排除T细胞淋巴瘤的单克隆增殖。

5.病理鉴别诊断要点

-淋巴瘤:

淋巴瘤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多,免疫组化显示单克隆性(如B细胞淋巴瘤CD20强阳性且κ/λ轻链限制)。菊池病无克隆性增殖证据。

-结核性淋巴结炎:

干酪样坏死、朗格汉斯巨细胞及抗酸染色阳性可确诊结核,菊池病坏死灶无干酪样改变且抗酸染色阴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淋巴结病变:

SLE的淋巴结病理可类似菊池病,但常伴浆细胞浸润、血管炎改变及免疫复合物沉积,结合临床血清学(如抗dsDNA阳性)可鉴别。

6.病理演变与结局

-自限性病程:

随着炎症消退,坏死灶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淋巴结结构部分修复,但可能遗留小灶性纤维化。

-无恶性转化倾向:

尽管存在活跃的细胞凋亡与增殖,菊池病无进展为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

#图文打卡计划#总结

菊池病的病理学表现以副皮质区局灶性坏死、CD8+T细胞与组织细胞浸润为核心,结合无中性粒细胞及干酪样坏死的特征,形成独特的诊断模式。免疫组化(CD68、CD8阳性)及基因检测(多克隆性T细胞)是确诊与排除恶性疾病的关键。尽管病理表现典型,仍需结合临床(如年轻女性、颈部痛性淋巴结肿大)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LDH升高)综合判断,避免误诊为淋巴瘤或结核。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hc.com/wazz/15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