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症概述
急性淋巴管炎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破损处或其他感染源蔓延到邻近淋巴管所引起。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前述的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
本病多见于四肢,往往有一条或数条红色的线向近侧延伸,沿行程有压痛,所属淋巴结可肿大、疼痛。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白细胞计数增多。严重者往往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加。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2病理阐述
中医认为急性淋巴管炎可分为两种:①红丝疗因内有火毒凝聚,外有手足部生疔、足癣糜烂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以致毒流经络,向上走窜而发。②外痈多由于外感六淫及过食膏粱厚味,内郁湿热火毒或外来伤害感染毒气等引起,致使营卫不和,邪热壅聚,经络壅遏不通,气血凝滞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淋巴管炎是致病菌从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性疾病如疥疮、足癣等处侵入,经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炎症,分为网状和管状淋巴管炎。管状淋巴带炎分深浅两种,浅层淋巴带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带炎不出现“红线”,但肢体出现肿胀,有压痛。本病为热毒壅滞皮肤,致使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而成。
3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管炎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破损处或其他感染源蔓延到邻近淋巴管所引起。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前述的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本病多见于四肢,往往有一条或数条红色的线向近侧延伸,沿行程有压痛,所属淋巴结可肿大、疼痛。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白细胞计数增多。严重者往往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加。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4灸治案例
1.艾灸合用植物油外涂临症举隅邢守平杨根生安改香中医外治杂志,8(1):40
治疗方法:操作:先在患部涂抹香油(芝麻油)适量,或用其他植物油代替。施灸时,先用艾条灸红线疔头部、即红线疔上行端,然后顺红线灸至其根部,在头、根部多灸片刻,如此反复多次进行熏灸,每次灸10分钟左右,每日2次。灸时,患者病变周围温热,而病变部有清凉舒适感,皮肤红线可很快隐约不显,疼痛不适渐减。
治疗结果:曾治8例,病程4~24小时,3次治愈4人,5次治愈4人,全部有效。
2.隔蒜灸治疗急性淋巴管炎例周韦针灸临床杂志,16(5):49
治疗方法:用三棱针从红丝疔的两端点刺出血后,在红丝疔的远心端点刺处放上独头蒜片(约5mm厚),蒜片上用艾灸,灸后不久即可见红丝渐渐向近心端回缩,待红丝不再回缩即停止治疗,如不愈者,次日可用上法再灸,一般2~3次即愈。治疗结果:症状缓解、体征消失者为治愈,本组例中,灸洽1次痊愈者12例,灸治2次痊愈者88例,灸治3次痊愈者18例,全部治愈。
3.艾灸治疗红丝疔李桂清王鹏琴中国民间疗法,9(4):25
治疗方法:点燃艾条的一端,在红丝末端以雀啄法点灸,逐步移向病变中心,并用回旋法灸病变局部。两法交替使用,在红丝末端和病变中心各灸30分钟。艾条燃着处与皮肤的距离约为1寸左右,以使局部灼热微烫为宜;并随时掸去灰烬,以保持艾灸的温度。每日灸1次,重者可灸2次,直至治愈。
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经1~2次治疗痊愈者7例,经3~5次治疗痊愈者8例。1例无效。
补充说明本病治疗及时,预后良好。但若是生疔之后,因早期失治,未能及时控制毒势;或因挤压碰伤,或因过早切开,造成毒邪扩散;或误食辛热之药及酒肉鱼腥等物,或加艾灸,更增火毒,促使火毒鸱张,以致机体防御功能被破坏,疔毒走散,毒人血分,内攻脏腑,则成走黄危重之病。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手足皮肤损伤;手部疔疮忌持重物,以三角巾悬吊固定;生于手掌部者,宜手背向上,使脓毒容易流出;足部疔疮宜抬高患肢,避免多走路;愈后影响手指屈功能者,宜加强活动锻炼。
Tel:识别治疗白癜风白癜风带的中药验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