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一些孩子被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根据疾控中心要求,陆续有幼儿园停课了!朋友圈也疯传"比手足口病还厉害的疱疹性咽峡炎来了"之类的消息,妈妈们看后都有些恐慌了。
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什么病?真的比手足口病还要严重吗?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护理?妈妈们赶紧来一探究竟!
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个什么鬼!从上面三张图我们对疱疹性咽峡炎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简单地说,这个病的病因就是由肠道病毒,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它的症状是:起病急,初期发现孩子咽部红肿,口腔内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
孩子具体有哪些临床表现?●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常见于1~5岁小年龄宝贝,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流口水等。
●在孩子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两日内口腔黏膜出现丛集成簇小水疱和溃疡,皮损常局限于扁桃体、软腭和悬雍垂。经5~7天溃疡愈合,热退,症状消失。
●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症状,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极像手足口病,但和手足口病又不一样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病原体不同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和71型肠道病毒。疱疹位置不同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如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臀、膝关节、肘关节,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疹子特征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严重程度不同极少出现重症患儿。部分患儿会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重症,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该怎么治疗?1、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并不复杂,主要是采用一些如双黄连、板蓝根、清咽冲剂等清热解毒药品,没有其他特效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帮孩子缓解不适。
2、另外,还可以利用口腔气雾剂(吸入类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气雾剂、锡类散等喷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3、口服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其实,和手足口病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也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一般经过治疗,就像普通感冒一样都能痊愈,所以家长不用太紧张。
患病期间生活照顾很关键如果确诊是疱疹性咽峡炎,护理很重要。如果护理做得好,一般2~3天体温就下来了,一周左右就好了。但是如果继发感染,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病程也会延长。
●治疗期间,要多喝温开水及清凉饮料,但饮料不能太浓。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摄入。
●进行饮食调养。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疼痛明显,患儿大多都有拒食现象。食物应选择流质性食物,如牛奶、稀饭、米汤、面条等。应该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食物不宜过热,应该清淡一些,不油腻,并富有营养,忌食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之物及油炸食品。进食困难时可以采取大静脉营养合剂。
●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做到这几点,远离疱疹性咽峡炎1、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童常见病,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家长要注意保持宝贝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勤消毒,远离感染源(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已感染的宝贝,尽量不外出,不去幼儿园,以免传染其他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传染性,但非传染病。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是防治咽峡炎的有效措施。居室空气干燥及过冷、过热、过湿都可影响咽部黏膜的防御机能,造成功能障碍。
3、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可以保持口腔清洁。可以漱口的宝贝,每天用淡盐水漱口。同时,防治口鼻疾病,消除炎性病灶,对预防咽峡炎也有帮助。
4、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5、注意防护,应多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6、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除了疱疹性咽峡炎,湿疹也是婴幼儿高发病之一,日常生活中,孩子身上老是反反复复的起湿疹,相信很多当父母的都觉得很困扰,今天我们请到北京新妈妈母婴护理院院长潘昕老师,给我们讲讲:温度高宝宝起湿疹怎么办?
参与每日互动话题讨论,优质留言将有机会获得父母在线准备的精美奖品!(下周一6月20日,统一公布周五至周日获奖名单)
今日互动话题:很多疾病都是日常卫生护理没有做好,分享一个您家的讲卫生好习惯吧!
最后啰嗦一句: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支持哦!柿子红了秋吃柿子的五大好处你必须知道人到老年千万别低头太精辟了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