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早期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术中主要根据肿瘤的特定位置选择淋巴结(LN)清扫范围。然而,肿瘤的位置是否与淋巴结转移的形式相关并不明确。鉴于此,来自法国的MarcRiquet教授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欧洲胸心外科杂志上。研究者回顾性分析接受肺叶切除患者,根据肿瘤位置分析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组1(G1),右肺上叶;第2组(G2),右肺中叶;第3组(G3),右下肺叶;第4组(G4),左上肺叶;第5组(G5),左舌段;第6组(G6),左肺下叶。根据记录的每组pN状态分析肿瘤位置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肺叶切除患者中各组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G1为例(59.2%),G2为64例(6.4%),G3为例(34.6%),G4为例(54.3%),G5为54例(7.3%)和G6为例(38.4%)。无论单组还是多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N2淋巴结转移率相似。右侧,单站N2转移G1(95%)组主要发生于上纵隔(SM),G3(90%)组主要发生于下纵膈。左侧单站N2转移G4(94%)组主要发生于SM,G6(48%)组主要发生于下纵膈。无论哪侧,两站转移的患者,两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40%(G4组)至81%(G3组)。单站和多站跳跃式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存在差异,但不同肺叶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无差异。肿瘤位置无法预测淋巴结转移形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完整的系统性纵隔LN清扫仍然是唯一可接受的治疗方案。
小编寄语:肿瘤位置和淋巴结转移形式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该文研究者开展了一项较大样本的分析,并未找出明显的规律。然而,可以看到位于右肺中叶和左肺舌段的肺癌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原因并不明确。所以,很遗憾该研究并未给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同时,该研究单站和多站跳跃式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小编认为也比较牵强,因为肿瘤存在微转移的可能,且术中淋巴结只进行了采样且病理也无法做到整个淋巴结的切片,所以小编持保留态度。
来源:Isthelymphaticdrainageoflungcancerlobe-specific?Asurgicalappraisal
MarcRiqueta,*,CarolineRiveraa,CiprianPricopia,AlexAramea,PierreMordanta,ChristopheFoucaulta,AntoineDujonbandFran?oiseLePimpec-Barthesa
DepartmentofGeneralThoracicSurgery,GeorgesPompidouEuropeanHospital,ParisDescartesUniversity,Paris,France
DepartmentofGeneralThoracicSurgery,CedarSurgicalCentre,Bois-Guillaume,France
赞赏
长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