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 急性淋巴结炎诊断 >> SIBCS2014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

SIBCS2014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

 

论文编号:C73

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新型注射技术及其验证研究

丛斌斌,王永胜,邱鹏飞,刘雁冰,赵桐,陈鹏,曹晓珊,王春建,孙晓,张朝蓬,周正波

医院乳腺病中心(山东济南,)

  目的: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有望成为一项有效评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M-SLN)状况的微创技术,依据IM-SLN淋巴结引流规律假说(IM-SLN不仅接受原发肿瘤区域而且接受整个乳腺腺体的淋巴引流),我们建立了一项新型注射技术(乳晕区外腺体内,大体积以及超声引导),突破了传统示踪技术IM-SLN显像率低的瓶颈(13%→71%)。然而,IM-SLN淋巴引流规律假说以及新型注射技术的准确性需要验证,我们将不同的示踪剂注射到乳腺腺体的不同部位观察是否引流到同一个IM-SLN。

  方法:传统示踪技术阶段将核素示踪剂(99mTc标记的硫胶体)注射于肿瘤周围腺体,新型注射技术及其验证阶段都将核素示踪剂注射于乳晕外0.5-1.0cm处6点和12点腺体内,术前淋巴闪烁显像和/或γ探测仪检测确定有无核素聚集的IM-SLN,术中γ探测仪定位IM-SLN进行IM-SLNB。验证阶段术前5分钟给予肿瘤周围腺体内注射荧光示踪剂(吲哚菁绿),荧光显像系统对术中检出IM-SLN的荧光情况进行确定。

  结果:年11月至年8月共入组例乳腺癌患者,IM-SLN的中位数为2(总计枚,范围1-4枚),分布于1个肋间和2个以上肋间的比例分别为58%(/)、42%(86/),位置主要集中于第2和3肋间,其比例分别为40.3%(/)、39.1%(/),IM-SLN总体转移率为9.3%(19/)。19例IM-SLN转移的患者中,17例为腋窝淋巴结和IM-SLN都转移,2例仅IM-SLN发现转移。IM-SLN转移均位于第2肋间(57.7%,15/26)和第3肋间(42.3%,11/26),临床腋淋巴结阴性和腋淋巴结阳性患者IM-SLN转移率分别为5.7%(10/)、29.0%(9/31),这些结果与先前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研究报道的腋淋巴结阴性和腋淋巴结阳性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4.7%-14%、28%-45%,并且最常见于第2和3肋间转移的情况相一致。新型注射技术验证阶段成功进行IM-SLNB的71例患者中,59例至少存在1枚IM-SLN证实为核素和荧光都阳性,12例仅发现核素阳性,核素示踪剂和荧光示踪剂的吻合率为83.1%(59/71,Case-base,Spearmancoefficientcorrelation0.,P<0.)。

  结论:内乳区淋巴结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乳晕区外腺体内及瘤周腺体内注射不同示踪剂能够引流至相同IM-SLN,初步证实了IM-SLN淋巴结引流规律假说的准确性、新型注射技术引导检出的IM-SLN是“真正”的内乳区前哨淋巴结。

  关键词: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新型注射技术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治疗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hc.com/wadwh/39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