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男性,48岁,发现左颈部无痛性肿物1年,近1月来肿物增大明显。1年前吴某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肿物,约“红枣”大小,不伴有局部疼痛和全身症状。肿物可自行减小,有时需服用抗生素。但肿物从未消失。近1个月来患者感肿物较前明显增大,自认为生长速度较前加快,肿物约有鸡蛋大小,比较硬,不易推动,口服消炎药无效遂来我院。经过体格检查发肿大淋巴结,直径多大,质硬、活动度差,有轻触痛。超声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左侧为重,左侧为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考虑鼻咽癌可能性大,给予间接鼻咽镜检查,提示;左侧咽隐窝稍饱满。鼻咽部咬检病理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治疗前分期T1N3MOⅣB,给予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目前已完成两周治疗,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
笔记
PAGE
癌症的治疗效果与癌症发现的早晚,也即癌症分期明显相关。尤其是鼻咽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在我国两广地区发病率较高,据悉,全球有80%的鼻咽癌患者在中国,且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由20多岁开始逐渐上升,45至60岁为最高峰。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最主要手段,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90%以上,但晚期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鼻咽癌的生长部位很隐蔽,从人体外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由专业医生借助一定的设备才能发现,因此早期诊断有困难,目前鼻咽癌70-80%确诊时属于局部晚期。
如何提高大众对鼻咽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鼻咽癌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关键。临床医生发现下述情况时,需格外注意。
无痛性的颈部肿块约60-80%的患者最初表现是颈部肿块。肿块“典型”部位是下颌角后方,耳朵下方,肿块质地比较硬,不痛不痒,很容易错误诊断成淋巴结发炎,给予抗炎治疗肿块可能暂时缩小,但很快又继续长大。所以对无痛性的颈部肿块一定要引起重视,医院检查鼻咽。
回吸性血涕多发生在清晨洗漱过程中,在用力回吸时,可从口中吐出带血的“鼻涕”。这是由于鼻咽顶后壁的肿瘤,在用力回吸鼻腔或鼻咽分泌物时,由于软腭背面与肿瘤表面相摩擦,可引起涕血。
耳鸣与听力减退生长在鼻咽侧壁的肿瘤压迫咽鼓管,使鼓室形成负压,淋巴液的产生于吸收不平衡,在乳突气房里面形成积液,患者可有耳鸣(嗡嗡的金属声)和或耳朵闷塞感,严重的有听力下降的症状。部分病例出现耳朵流水,临床上易误诊为中耳炎,穿刺抽液后上述症状暂时改善,但短期内由恢复原故。
鼻塞鼻咽顶部的肿瘤向前方浸润性生长,从而导致同侧后鼻孔与鼻腔的机械性阻塞。临床上大多呈单侧性鼻塞且日益加重,一般不会出现时好时差的现象。
头痛肿瘤侵犯颅底的骨质结构可以引起头痛,头痛多为单侧的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部、顶部。
颅神经损害症状鼻咽紧靠颅底,肿瘤向上生长破坏颅底骨质、蝶窦、海绵窦和眼眶,压迫神经导致复杂的颅神经症状。例如面麻,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舌肌萎缩,伸舌偏斜,视力下降等,一旦出现上述的神经症状,往往提示鼻咽癌已到晚期。
如果临床医生发现上述症状时,应做详细的鼻咽检查,尽早到放疗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01往期精彩回顾小通道无置管,让取石无痛苦
郭淑芹院长在毕业典礼上的精彩致辞成了毕业生们学成下山前的必备行囊
7月12日三伏将至,快来看看哪些“冬病”可以“夏治”
文字:放疗科邓丽霞
责编:杨雪
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b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