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可以理解,肠系膜淋巴结炎这一诊断确实较为常见。但请注意,我这里所指的是“诊断”,而非“疾病”。实际上,许多人因腹部彩超发现淋巴结而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但这其中可能存在过度诊断的情况。
那么,腹部彩超发现淋巴结就意味着有问题吗?答案并非绝对。事实上,淋巴结是人体内普遍存在的正常组织,遍布全身各处。许多孩子在耳后、枕部、下颌、颈部、腹股沟等浅表部位都能摸到淋巴结,肚子里同样也有,只是肉眼难以察觉。因此,腹部彩超发现淋巴结并不罕见。关键在于判断淋巴结的大小是否超出了正常范围。
过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曾被定义为淋巴结短轴直径≥5mm且数量≥3个。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一标准过于宽松,导致许多无症状的正常儿童被误诊。因此,目前普遍认为,只有当淋巴结短轴直径>8mm且数量≥3个时,才可被视为异常的淋巴结肿大。
如何准确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简而言之,就是肠系膜上的淋巴结发生了炎症。与炎症的常规表现一致,肠系膜淋巴结炎也呈现出红肿热痛的症状,其中发热和腹痛是其典型表现。通常,发热的度数不会太高,多在0~5℃之间;而腹痛虽然可能较为剧烈,但一般不会痛到无法忍受的程度,且多出现在右下腹。此外,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但并非必然出现,有时可能仅以腹痛为主。
在诊断时,若孩子表现出上述症状,且腹部彩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异常肿大,那么在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如阑尾炎、肠套叠等)后,便可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然而,若孩子仅在检查中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却无发热、腹痛等症状,或虽有腹痛但淋巴结肿大不明显,则一般不考虑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如何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成因复杂,可能涉及病毒性和细菌性胃肠炎、炎症性肠病以及淋巴瘤等多种因素。其中,病毒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原因,这也意味着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往往具有自限性,能够自然痊愈。然而,病程可能持续较久,通常需要~4周,甚至可能长达0周。
在治疗上,肠系膜淋巴结炎并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的方法。例如,适当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同时通过充分补液来预防脱水,并建议充分休息以促进恢复。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和益生菌等常见药物通常并不必要,因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所以不必急于使用抗生素。
此外,文献中还特别强调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的重要性。医生需要预先告知他们,尽管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和具体治疗方法可能不明确,但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且不会留下后遗症。这种“话聊”不仅有助于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还能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当然,如果孩子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症状持续不愈,比如超过4周,或者出现体重减轻等全身性症状,那么就需要及时复诊,重新评估病情,以排除炎症性肠病、结核或恶性肿瘤等特殊情况。
综上所述,尽管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避免因不必要的担忧而给孩子滥用药物。[4]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与成人患者的CT诊断、发病原因、发病率及临床意义,MichaelMacari、JohnHines,发表于《美国放射学杂志》,年4月。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