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血管的大量增生形成了血管瘤,它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肿瘤。血管与淋巴管其实是同属一个来源。胚胎早期,原始脉管是一种单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管状物,它们在间质中间形成一个致密的网。以后随着各器官的发育,原始脉管网逐渐分化成与器官联系的许多血管丛和淋巴管丛。虽然对外周循环系统的最终形成过程还不甚了解,但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肯定是与脉管内的流量和压力有密切关系。
在原始阶段,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的结构是没有区别的,只有在以后才形成供应血管(动脉),引流血管(静脉)和淋巴管。血管中层的肌纤维和外膜的结缔组织,都是从包围原始内皮细胞的间质中发育出来的。在分化的过程中上述组织的任何异常都可以形成肿瘤,发生血管瘤或淋巴管瘤。
胚胎时期的血管发生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毛细血管网络形成期,泛起一个个血管腔,互不联通,消息脉还没有分化清除,这个时期约为怀孕后30天左右;第二时期为血管腔形成期,毛细血管网互相联通,泛起尚未接通的消息脉结构,这个时期约为怀孕后48天左右;第三时期为血管基干定型期,原始的血管结构消失,消息脉连通,发育为成熟的血管,这个时期一般在怀孕后60天左右完成。一般以为父母的遗传、父母的内分泌变态、高血压等疾病、怀孕期间的环境污染或微生物感染都会影响胎儿血管发育。
血管瘤实际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介于错构瘤和真性肿瘤两者之间。有人作过血管瘤与HLA的关系研究,在一个家族中发现数名病人与HLA有关,但目前尚缺乏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知女孩发病率较高,血管瘤组织中可测出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受体,说明雌激素在血管瘤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血管瘤最常见于儿童,发病率约为1%~2%,其中70%~90%见于1月龄新生儿。早产儿妊娠期30周,体重g多见,发生率可达23%。女孩比男孩多见,约5:1,血管瘤多为单发,约有1/5病例属于多发。经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到多发性血管瘤病人大部分在身体一侧肢体,一般不超过身体中线,只有10%左右多发性血管瘤发生在肢体两侧甚至全身。
“3D超微介导术”——有效攻克皮肤毛细血管瘤
“3D超微介导术”将以往简单粗暴的对症治疗引领到针对病因(细胞)治疗的层次,是血管瘤防治事业的一大跨越,使我国在血管瘤的治疗技术领域进入到领先行列,血管瘤的治疗效果也达到了先进水平,为广大血管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治疗血管瘤,医院,切勿擅自用药或偏方治疗,以免治疗不当,加重病情。
赞赏
长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