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对债市影响中性
通胀压力逐步显性化中国证券报:4月的物价表现是否是符合市场预期?如何理解CPI月同比增速创出18个月新高?鲁政委:根据布隆伯格的调查,之前市场对4月CPI的主流预期为2.7,4月物价实际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CPI环比上涨0.2,较上月的-0.7加快0.9个百分点,也较历史正常值-0.1高出0.3个百分点,这是年内首次出现CPI环比超过历史正常值的情形。事实上,无论是CPI的整体环比水平还是分项的食品和非食品的环比水平,4月份都超过历史正常水平。这表明,通胀压力已开始逐步显性化。李慧勇:4月物价水平显示,通胀正进入加速上涨期。4月份CPI为2.8,PPI为6.8,分别比申万的预期值高0.2和0.7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是推动CPI大幅上涨的主要动力;生产资料价格是推动PPI上涨的主要动力,尤其是上游行业,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别上涨30.9和13.6。根据申万的判断,季度,物价将进入加速上涨期,经济的高位运行和粮食、猪肉等价格的变动将成为推动CPI上涨的潜伏动力。上半年加息预期有所上升中国证券报:超预期的物价数据将对货币政策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鲁政委:从目前的情况看,2.8的CPI虽然超预期,但仍低于3.0的"警戒线",仍在政策可容忍的范围内。同时,西欧主权债务风险愈演愈烈,考虑到欧洲经济的不确定性,国内决策层在短期内将避免采取过于严厉的紧缩政策。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预期加息不会在5月份出现。但未来CPI一旦突破3.0的警戒线,加息概率将大增,我们保持年初做出的月份为启动加息窗口的判断;如果3年期央票不从目前的隔周发行改成每周发行的话,那么,在6月日之间,存在再度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林松立:年初以来的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揭穿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央行在2010年实行的其实是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而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对策,首先是量化紧缩,政府的对策--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不但时间较早,而且步伐很快。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不大的话,目前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仍将延续到上半年和3季度,我们保持年初以来的判断:2季度末极可能小幅加息,并将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对债市影响偏中性中国证券报:从策略展望的角度,如何理解此次金融物价数据对债市的影响?鲁政委:对于此次公布的经济数据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并不能"单向"的去理解。各项数据中,有一些相互抵冲的影响。比如CPI数据这次2.8的同比增偏方医治白癜风速可以算作是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短时间利空,但工业增加值却也比料想的要弱,其实不支持市场对未来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判断。整体而言,4月各项经济数据对债市的影响还是偏于中性。林松立:前期债市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避险资金带动,这部分资金在其他大类资产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进入债市主要是寻求避险。如此来看,目前债市上涨的根基其实不坚固。从4月的物价数据来看,物价走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并极可能成为触发债市调解的潜伏风险点。从资金面来看,考虑到目前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4月物价数据对债市的负面影响,未来可能会逐步体现。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主要经济运行数据。各项数据显示: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工业增加值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CPI同比上升2.8,PPI同比上升6.8。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为21.48,信贷投放7740亿元。为此,我们特约请了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国信证券分析师林松立、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对投资者所关心的金融及物价数据进行解读。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