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 急性淋巴结炎预防 >> 头条左前足突发性疼痛

头条左前足突发性疼痛

 

病例介绍

患者女,57岁,主因“左前足突发性疼痛”就诊于急诊,无创伤史和炎症表现,最近无到国外旅行史和纹身史,根据病历记录可知患者存在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性疾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测定结果为阴性。足部X线摄影检查无特殊。给予患者镇痛药治疗,后患者出院回家。

10d后,患者因“左足背部疼痛加剧、红肿”(见图1)再次就诊。白细胞计数为8.6×/L(正常范围:4~11×/L),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46mg/L(正常范围:0~10mg/L),红细胞沉降率(ESR)为30mm/h(正常范围:0?30mm/h),空腹血糖水平为4.5mmol/L(正常范围:3.5~5.5mmol/L)。重复进行左足X线摄影检查结果显示,第1脚趾骨出现急性症状(见图2)。足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显示,第1脚趾骨基底部出现非增强区域伴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见图3)。跗跖关节未受累。进行清创术。跖骨存在广泛破坏,由坚硬的黄色组织所替代。采集样本进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图4)。

图1.10天时左足照片显示第1脚趾骨处出现蜂窝织炎

图2.10天时左足X线摄影检查结果

图3.左足MRI检查结果显示第1脚趾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

图4.组织病理学图片

您的诊断是什么?

A.骨巨细胞瘤

B.动脉瘤性骨囊肿

C.非典型分枝杆菌所致骨髓炎

D.葡萄球菌所致骨髓炎

E.成骨细胞瘤

正确答案:C

给予抗生素达托霉素治疗。骨活组织检查显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主要由朗汉斯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在死亡的骨小梁周围形成边界不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见图4)。CRP水平下降至9mg/L,因此,在获得肺结核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之前,继续当前抗生素治疗是恰当的。此后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术或第一趾列截肢术(first-rayamputation)。使用拐杖有助于患者负重。

2周后,培养结果回报,龟亚科分枝杆菌培养结果阳性,诊断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所致骨髓炎。根据患者对克拉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调整抗生素用药。应用抗生素未能控制感染,对清创的伤口继续引流,重复进行X线摄影检查结果显示骨组织进行性破坏(见图5)。给予抗生素治疗4个月后,因跖骨存在广泛破坏,采取补救措施不可行,遂进行第一趾列截肢术以控制感染。继续抗生素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随访期间进行MRI检查,排除深部感染。患者穿戴矫正器(脚趾套),接受随访18个月,感染未复发。

图5.抗生素治疗4个月后左足X线摄影检查结果

讨论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通常发生于肺、淋巴结、皮下组织和皮肤。骨和关节(尤其是脊柱)发生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极为罕见,通常易被误诊。龟亚科分枝杆菌所致疾病通常发生于下列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接受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骨髓炎主要由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骨组织所致,创伤或溃疡处细菌直接扩散到骨组织引发骨髓炎也相对常见。潜伏期通常为1~2周,4~6周内出现症状,特征性表现包括疼痛加剧、无发热、白细胞增多、ESR加快。对于此例患者,分枝杆菌侵入途径尚未明晰,因为患者就诊时已出现症状,并且无任何伤口或医学操作史。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所致骨髓炎的诊断需要高度怀疑(具体内容略,详见全文)。

对于龟亚科分枝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仍存有争议,因为有效的口服抗菌药较匮乏。仅有不足25%的分枝杆菌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克拉霉素为龟亚科分枝杆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然而,克拉霉素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治疗疗程也未明确。环丙沙星为另一治疗选择。

对于龟亚科分枝杆菌感染,手术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手术可提供组织标本,有助于准确地进行病理学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此外,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手术治疗可作为抗生素疗法的辅助手段,有助于降低分枝杆菌载量。

总之,龟亚科分枝杆菌感染可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引发骨髓炎。对于龟亚科分枝杆菌感染所致骨髓炎,建议进行积极处理,如早期进行有创检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有助于治愈该疾病。

推荐进一步阅读:

AFifty-seven-Year-OldWomanwithSuddenForefootPain.JBJSCaseConnector.May20,.

(《骨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hc.com/ways/12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