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延长住院周期、降低肿瘤的治疗效果,也会减少患者总体生存期。
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在术后约有8%~5%几率会发生并发症。做好并发症管理,也能帮助患者少受些罪,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因此,需要患者和家属格外注意这些常见的并发症的防治。
呼吸系统并发症
包括肺不张和阻塞性肺气肿,其中肺不张发病率介于2%~20%。手术前就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患这种并发症。
主要原因
术后咳嗽无力,支气管内分泌物及小凝血块排出不畅,或者局部淋巴结肿大,引起支气管堵塞;患者年老、体弱,有肺气肿、气管炎病史,导致肺自身弹性减退;术后肺扭转;术后胸腔积气、积液,引流不畅,导致压迫性肺不张。
防治方法
(1)治疗上帮助患者咳痰。多做有效咳嗽,尤其是术后前三天,鼓励病人主动咳嗽,可让患者家属协助拍背,拍背应与咳痰相配合。
(2)引流不畅的患者,及时调整引流管,可用生理盐水冲管,或者更换新的引流管,务必确保引流通畅。
()吸氧,呼吸终末正压呼吸促进肺扩张(PEEP)。
(4)术后雾化吸入,并应用祛痰药。
肺部感染
接受肺切除术的患者中有2%-25%患者出现此并发症。在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多数会好转,但少数情况下会发展为脓胸,因此,一旦确诊,应积极干预治疗。
主要原因
与术后切口疼痛,呼吸受抑制、咳嗽无力,导致肺、支气管内分泌物积聚,或术后机体抵抗力低下、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不充分、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或插管、误吸、肺水肿、肺不张、手术麻醉等因素有关。
防治方法
①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如确诊感染,应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②术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可予吸痰,嘱患者将分泌物吐出或咽下。
③结合祛痰药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排除阻力,减少感染。必要时可行纤支镜吸痰。
④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占首位。
防治方法
①完善术前检查,做好术前评估,积极处理原发病,待一般状况恢复再行手术。
②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牵拉和损伤,并尽可能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
③术后予吸氧、镇痛及雾化等治疗,注意监测心肺功能。
④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衰竭
肺癌术后并发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一种可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并发症。肺癌术后呼衰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从4.7%-7.9%不等。其发病诱因包括:高龄、呼吸道感染、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疼痛刺激、心肺功能不全、吸烟指数等。
防治方法
①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加强呼吸道准备,戒烟,并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②术中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并合理控制液体输入量和种类以保持体液平衡。
③术后加强呼吸功能监测,应用支气管解痉药,并予吸氧、雾化、镇痛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痰。如上述措施无效,应尽早行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支气管胸膜瘘
是肺癌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能够引发致命的脓毒血症,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其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肺癌术后发生率约1%-4%,但一旦其发生,病死率极高。支气管胸膜瘘在术后发生时间长短不一,可从几天至几年,一般多见于术后7-14日。
防治方法
①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加强肺功能锻炼。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控制血糖于平稳水平。
②术中尽量避免残端有癌肿组织残留,避免残端过长,注意勿损伤支气管动脉。
③术后加强营养支持,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保持引流管通畅
胸腔出血
文献报道术后胸腔内出血发生率为0.69%-1.5%,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术后早期死亡。
防治方法
①术前完善凝血功能检查,纠正凝血异常。
②术中用电刀对剥离的创面反复检查,充分电凝止血,较大的出血点予结扎止血。
③离断的大血管近心端需结扎加缝扎,确保牢靠。
④一旦明确术后胸腔出血,应该积极处理,如血性引流液持续不减或病人有早期休克表现,应及时开胸止血。
每个肺癌患者的具体病情都不尽相同,尽可能多地了解疾病进展的症状,及其相关的并发症,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病情进展,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可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如有更多肿瘤问题咨询,可以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