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能够有效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扩大放射野。因此治疗前准确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情况对于选择放射野是非常重要的。PET/CT较MRI或CT评估盆腔外病变情况较为敏感,由于淋巴结小体积转移,PET/CT对于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假阴性率为9-22%,因此淋巴结分期手术对于PET/CT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是受益的。由于手术的副损伤风险和手术费用问题,淋巴结分期手术需要个体化,建立明确治疗方案前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个体化预测模型是有利的。本研究目的是建立并内部验证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实验方法
1.1患者:入组条件:病理证实为宫颈癌;FIGOIB2、IIA2、IIB、III或IVA期;年龄18岁或80岁;确定性治疗前接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淋巴结切除前3周完善盆腔MRI和PET/CT;影像学评估或查体未发现远处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前无化疗或放疗史。
1.2术前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前完善:查体、胸片、血清SCCAg、尿分析、静脉肾盂造影、结肠镜检。为明确预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变量,需随访如下:年龄、BMI、种族、FIGO分期、组织分类、宫旁受累情况、肿瘤大小、PET/CT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PET/CT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血清SCCA。肿瘤大小和宫旁受累情况均由盆腔MRI决定。
1.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说明:临床FIGO分期IB2、IIA2、IIB、III、IVA期;年龄18~80岁;影像学或查体无远处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定义为主动脉分叉至肠系膜下动脉,如果此范围内淋巴结增大或转移阳性,则需扩大切除至左侧肾静脉水平。盆腔淋巴结因在常规放射范围内所以不予常规切除,但由于手术大夫的顾虑,对于可疑及肿大的盆腔淋巴结仍会予以切除。
结果
研究共纳入名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49岁,其中名患者同时接受了盆腔淋巴结切除,51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冰冻病理阴性的改做了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3.9%(3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中位转移数为5。7.2%(16/)PET/CT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存在实际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另外10.5%(11/)患者PET/CT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而盆腔淋巴结阳性存在实际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单因素分析发现分期、SCCAg、肿瘤大小、PET/CT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引导重采样后,明确肿瘤大小和PET/CT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主要预测因素。PET/CT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按无和有评分分别为0和5分;肿瘤大小,≤4cm、4.01~5cm、5cm分别评分为0、1和3分。通过回归分析获得各因素变异系数,计算程简单的评分表,通过次重复,评分表的客观校正一致性指数为0.,模型拟合优度检验P=0.,说明评分表适用。
通过预测模型,评分≤1和3的LR-值分别为0.和0.,因此若PET/CT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转移且肿瘤大小5cm,评分为0或1,预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为2.9%,而实际转移为3%,为低危组。评分≥3和≥5的LR+值分别为3.和22.,因此,若PET/CT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转移,无论肿瘤大小,评分≥5,则预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为76.2%,而实际转移为78.2%,为高危组。其他则为中危组,预测淋巴结转移为19.5%,而实际转移为20.8%。
结论:这是一个粗略的预测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模型,此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以及改进临床实验设计。
文献引自:ShimSH,KimDY,LeeSJ,etal.Predictionmodelforpara-aorticlymphnodemetastasisinpatientswithlocallyadvancedcervicalcancer.GynecolOncol.;(1):40-45.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云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