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鹏飞,赵荣荣,丛斌斌,杨国仁,刘雁冰,陈鹏,孙晓,王春建,王永胜
单位: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内乳区淋巴结(IMLN)作为仅次于腋窝淋巴结(ALN)的重要转移途径,其转移状况为确定乳腺癌临床或病理分期、判断预后和制订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但由于IMLN解剖位置深在且体积较小,临床上一直缺乏评估其转移状况的微创技术。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发展,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M-SLNB)可以最小的风险评估IMLN的转移状况,并进一步完善乳腺癌的淋巴分期,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为准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的评估技术,IM-SLNB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纳入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但其诊断和预后价值仍未达成共识。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IM-SLNB对临床ALN阴性乳腺癌患者淋巴分期和辅助治疗方案的影响,同时分析了IM-SLNB的成功率、并发症和学习曲线。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M-SLNB)对淋巴分期和辅助治疗方案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分析行SLNB的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穿刺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结合术前淋巴显像和术中γ探测仪定位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M-SLN),经肋间行IM-SLNB,评估治疗策略改变的情况,分析IM-SLNB的成功率、并发症和学习曲线。
结果:例患者中,IM-SLN显像例(71.1%)。例接受IM-SLNB的患者中,成功例,IM-SLNB的成功率为97.4%,胸膜、内乳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2%和5.2%,IM-SLN的转移率为8.1%(12/)。行IM-SLNB后,患者的淋巴分期发生改变12例(8.1%),仅使1例(0.7%)系统辅助治疗策略发生改变。8.1%(12/)的患者可以接受个体化内乳区放疗。
结论:IM-SLNB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可以为乳腺癌患者提供精确的淋巴分期,并且指导个体化的内乳区放疗策略。
有证据表明,IMLN是乳腺癌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且IMLN转移有重要的预后意义。有研究显示,ALN和IMLN均阴性时较单一阳性预后好,仅有ALN或IMLN转移时预后相似,ALN和IMLN均有转移时预后最差。在ALN阳性和阴性患者中,IMLN转移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因此,仅仅依赖ALN分期指导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不充分的,联合ALN和IMLN分期可以为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分期、评估预后及确定术后化疗、放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0世纪50年代,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腺癌标准根治术+切除肋软骨的IMLN清扫术)的出现,使IMLN清扫术成为当时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该术式在增加损伤的同时并未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IMLN逐渐淡出了外科手术视野。另一方面,由于IMLN解剖位置深在(位于肋骨和肋间肌后方),且通常体积较小(长径约0.1~0.5cm),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摄片、超声、CT、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的敏感性均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因此,急需一种准确的IMLN微创诊断技术,以避免乳腺癌临床分期的不准确、治疗不足或过度。
随着SLNB的发展,IM-SLNB可望成为评估IMLN状况的微创诊断技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但是,应用传统注射技术所达到的内乳区显像率很低(0~37%),成为限制IM-SLNB广泛开展的瓶颈。我们尝试在超声引导下将核素示踪剂注入乳晕周边区6点和12点位的乳腺腺体层内,同时通过增加注射体积提高局部张力,获得了较高的内乳区显像率(71.1%),我们将其称之为新型注射技术。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IM-SLN显像率,使IM-SLNB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经肋间行IM-SLNB,仅需撑开胸大肌纤维、切断肋间肌,无需切断或切除肋软骨,其手术并发症远低于传统的IMLN清扫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但是,由于手术操作空间狭窄,且淋巴结紧贴壁层胸膜外脂肪层内的内乳动脉,因此,要求外科医师更为仔细地进行手术操作。多项研究显示,IM-SLNB的成功率为53%~%,同时胸膜损伤和内乳血管损伤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本研究显示,IM-SLNB的成功率为97.4%(/),胸膜、内乳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2%(11/)和5.2%(8/),且手术者在经过20例手术的学习曲线后,可达到%的成功率,熟练掌握该技术。
多数研究者认为,IM-SLNB并不能改变乳腺癌的系统辅助治疗策略。首先,不良的原发肿瘤特点和(或)ALN转移可以单独成为指导系统辅助治疗的指标,且这部分患者占大多数。其次,仅有IMLN转移使肿瘤淋巴分期由N0向N+改变的患者占极少数,仅为2%~8%。本研究中,仅有5例(3.4%)患者IMLN转移而无ALN转移,仅有1例患者(0.7%)的系统辅助治疗策略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认为,IM-SLNB对于系统辅助治疗决策缺乏足够的临床价值。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内乳区放疗对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Budach等对3项临床试验(EORTC/研究,n=;MA20研究,n=;Frenchtrial研究,n=)的荟萃分析显示,内乳区和内侧锁骨上区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HR为0.85,95%CI为0.75~0.96)、无病生存率(HR为0.85,95%CI为0.77~0.94)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HR为0.82,95%CI为0.73~0.92)。但是,IMLN高危转移风险并不代表IMLN转移,IMLN低危转移风险也不能排除IMLN转移,因此,上述研究的入选标准(仅选择高危乳腺癌患者,而无IMLN病理评估)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治疗不足或过度。考虑到内乳区放疗的心脏毒性,准确的选择对于从内乳区放疗获益的患者尤为重要。而通过IM-SLNB评估IMLN转移状况,则可以掌握准确的内乳区放疗指征,可能为乳腺癌患者制订更为准确的放疗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中,IM-SLNB可以指导8.1%的患者进行个体化内乳区放疗。分层分析显示,在肿瘤位于内上象限和(或)ALN阳性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为19.5%和16.3%。因此,我们认为,IM-SLNB可以指导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内乳区放疗。
IMLN与ALN均为乳腺癌重要的淋巴转移途径,确定IMLN转移状况对乳腺癌的淋巴分期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价值。IM-SLNB可以微创评估IMLN的转移状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肯定。尽管IM-SLNB对乳腺癌患者的系统辅助治疗策略影响很小,但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淋巴分期并且指导个体化的内乳区放疗。因此,对乳腺癌患者,尤其是肿瘤位于内上象限和(或)ALN阳性的患者进行IM-SLNB,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ZhonghuaZhongLiuZaZhi.Jan23;38(1):42-7.
Internalmammarysentinellymphnodebiopsyinbreastcancer:accuratestagingandindividualizedtreatment.
QiuPF,ZhaoRR,CongBB,YangGR,LiuYB,ChenP,SunX,WangCJ,WangYS.
ShandongCancerHospitalandInstitute,Jinan,,China.
OBJECTIVE:Theaimofthisstudywastodeterminetheimpactofroutinelyperformedinternalmammarysentinellymphnodebiopsy(IM-SLNB)onthestagingandtreatment,andtoanalyzethesuccessrate,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