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朱砂根
朱砂根(学名:ArdisiacrenataSims)是紫金牛科,紫金牛属灌木,高可达2米,茎粗壮,叶片革质或坚纸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皱波状或波状齿,两面无毛,叶柄长约1厘米。
伞形花序或聚伞花序,着生花枝顶端;花梗无毛;花萼仅基部连合,萼片长圆状卵形,顶端圆形或钝,两面无毛,花瓣白色,盛开时反卷,外面无毛,花药三角状披针形,子房卵珠形,果球形,鲜红色,5-6月开花,10-12月结果(有时2-4月)。
喜温暖、湿润、荫蔽、通风良好环境,生长温度8~32℃。其生长适温为16~30℃,自然气温高于32℃时,生长停滞,应加强遮荫、通风、增湿(空气相对湿度70%~80%)以降温。冬季气温低于3℃应采取防冻措施。不耐旱瘠和暴晒,在全日照阳光下生长不良,亦不适于水湿环境。
朱砂根四季常青,株形优美,春夏淡红花朵飘香,秋末红果成串,绿叶红果,艳丽夺目,可一直保持到来年春天,甚至更长,适于盆栽观果。也可在荫蔽林下、露地、山石园中点缀种植或成带种植,是一种新型园林绿化树种。
朱砂根耐荫性强,其根系比草本植物的分布更为深广,在乔灌林下作地被物布置,既可体现其较高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对地表土壤,特别是在坡地、江、河、湖、渠等水岸边可起到强大的固定作用,因而可防止地表径流对水土的冲刷。在园林上作为多年生美观、高雅的木本林带或密林内林下植被配置,构成多层结构,增加绿量。
性味:
苦辛,凉。
①《纲目》:"苦,凉,无毒。"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
③《陆川本草》:"辛苦,性寒。"
归经:
归肺、肝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虚弱者慎用。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治上感,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白喉,丹毒,淋巴结炎,劳伤吐血,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①《纲目》:"治咽喉肿痹,磨水或醋咽之。"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痰火,跌打,去瘀生新,宽筋续骨。"
③《岭南采药录》:"治小儿干(疳)痞。"
④《广西中药志》:"治风湿骨痛,鹤膝风。"
⑤《湖南药物志》:"治劳伤吐血,血崩,心胃气痛,腹胀腹痛。"
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
治咽喉肿痛:
㈠朱砂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㈡朱砂根全草二钱,射干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治风湿骨节痛:小郎伞五钱,木通二两,虎骨三钱,鸡骨香三钱,大血藤四钱,桑寄生三钱。浸酒二斤,每服五钱至一两,日二次。(《广西中药志》)
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白喉,丹毒,淋巴结炎,能抗菌消炎退热:朱砂根三至五钱,煎服;或研末蜜丸,每次二至三钱,一天二次。(浙江《中草药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
治流火(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炎):朱砂根干根一至二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治肺病及劳伤吐血:朱砂根三至五钱,同猪肺炖服。先吃汤,后去药吃肺,连吃三肺为一疗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跌打损伤,关节风痛:朱砂根三至五钱。水煎或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妇女白带,痛经:朱砂根三至五钱。水煎或加白糖、黄酒冲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毒蛇咬伤:朱砂根鲜者二两。水煎服;另用盐肤木叶或树皮、乌桕叶适量,煎汤清洗伤口,用朱砂根皮捣烂,敷创口周围。(《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关键词:膳食
散瘀止痛
苹果银耳朱砂根汤
清热解毒
朱砂根山药
润肺祛湿
朱砂根梅子焖排骨
利尿消炎
朱砂根白菜心
润喉止咳
朱砂根山药汤
丛林遍野一片绿,唯有一点红。朱砂根是能观能药的良品。
(科普来源:中医药网图片部分取自网络)
赞赏
长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