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人人喊打的细菌,它是被世卫组织列入一类致癌物,一般情况,胃壁有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避免微生物入侵。但是这种细菌却能穿越这道天然防护墙,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从而引发胃部疾病,严重时可发展成胃癌。每年大约都有16万人因患胃癌而死亡。你知道吗,幽门螺杆菌不只是诱发胃癌,肠癌、喉癌以及胃肠道淋巴瘤也跟幽门螺杆菌有关。
幽门螺杆菌可引发哪些肿瘤?
1、胃癌
幽门螺杆菌在胃中不停地生长繁殖,造成组织损伤,诱发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反应。幽门螺杆菌持续生长繁殖,可诱发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没有及时治疗可造成胃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最终诱发胃癌。
2、肠癌
幽门螺杆菌可持续损害黏膜,刺激结肠腺瘤产生,结肠腺瘤是肠癌癌前病变,一直拖着不治疗可发展成结肠癌。
3、咽喉癌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太多毒素,同时也会产生有毒性作用的酶,这些物质可持续破坏机体黏膜,诱发机体出现炎症和免疫反应。喉部黏膜接触致癌物后易发生癌变,幽门螺杆菌促使此过程发生发展。
4、胃肠道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造成慢性炎症改变,诱发胃外疾病,常见的有胃恶性肿瘤,好发于50~60岁的人群。
哪些人易被幽门螺旋杆菌盯上?
1、待在水污染地区的人群
研究表明,跟饮用井水的人群相比,饮用池塘水感染这种细菌的风险高,选择自来水感染风险比较低。
2、未满10岁的儿童
未满10岁的儿童是高危人群,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比如患慢性疾病、营养不良以及慢性腹泻;弱势群体儿童,如孤儿和弱智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高。
3、家中人口多且面积小
儿童生活在比较拥挤的家庭环境中,特别是跟家人共同睡觉,感染的风险比较高。
如何防止幽门螺杆菌?
1、不可嘴对嘴喂饭
家长不能用舌头去尝试食物温度;不可跟孩子共同餐具;不可通过嘴对嘴的方式给孩子喂饭,这几种行为习惯会把大人口腔和肠胃中的幽门杆菌直接传染给孩子。
2、做到分餐制
不管在家还是在外吃饭都应做到分餐制,用公勺公筷。特别是家庭中有人已确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那么更需格外注意,做好分餐制,餐具定期煮开消毒。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吃饭前、大小便后需用流动的水和肥皂仔细洗手。
3、调整饮食
远离可刺激胃黏膜的食物,比如烧烤、火锅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降低胃黏膜抵抗力,易造成幽门螺杆菌入侵。另外,不可贪图一时口感而吃半生不熟的食物或直接生吃食物,需保证肉类、蛋类等煮熟后才能吃。
家医君寄语
医院做碳13或碳14试验检查,及时了解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若总是出现胃胀和嗳气,吃几口饭后就有明显的饱胀感;上腹部出现不规则疼痛;顽固性口臭等,应高度怀疑幽门螺旋杆菌。另外,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应采取四联疗法彻底根治。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金秋健康行动#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