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 急性淋巴结炎预防 >> 英媒称文身15年后仍可造成感染墨水可渗入

英媒称文身15年后仍可造成感染墨水可渗入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参考消息网10月7日报道英媒称,医生提醒,文身在时隔15年后仍然可能造成感染。此前,一名妇女因为淋巴结肿大,被收治入院。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2日报道,这名30岁的澳大利亚妇女发现腋窝出现肿块且有痛感,怀疑自己得了癌症。

但是,悉尼皇医院的医生摘除这块组织后发现其是无害的。

专家们判断,肿块是身体对15年前文身的反应造成的,因而要求医生在接诊淋巴瘤患者时询问是否有文身史。

报道称,由于渗入文身墨水的淋巴结会呈现墨水的颜色,因此以前医生就知道,文身墨水可以游走到清除人体毒素的淋巴结。新研究则表明,文身十多年后仍然可能发生墨水渗入淋巴结的现象。

现在,英国年轻成年人中约有1/3文过身。但是,欧洲同步加速辐射中心前不久的研究表明,文身墨水中的有毒纳米粒子二氧化钛可以在全身游走并在淋巴结停留,它们在那里能够造成麻烦。

该论文的作者之一、欧洲同步加速辐射中心的科研人员海勒姆·卡斯蒂略说:“没有人检查文身彩墨的化学成分,我们的研究说明恐怕大家应当这样做。”

报道称,这些墨水可能含有防腐剂和污染物,后者如镍、铬、锰和钴等。

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欧洲同步加速辐射中心客座研究人员伯恩哈德·赫西说:“我们之前就知道,文身的颜料可以游走到淋巴结。”

他说:“我们之前不知道的是,它们能以纳米粒子的形式游走。也就是说,它们可能与微米粒子的表现不一样。于是问题就来了:我们不了解纳米粒子的影响。”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内科学纪事》月刊上。

外媒:空气污染中微小颗粒能使感染恶化催生超级细菌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科学家发现,在空气污染中发现的微小颗粒能使感染严重恶化,使之更难用抗生素治疗。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3月3日报道,研究发现,炭黑颗粒促使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扩散到肺中,并生长成能抵御抗生素的厚团块。

柴油发动机的烟雾是城市中炭黑的最大来源。据调查,由于引发人体细胞应激并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炭黑已经涉及数以千计的死亡。然而现在看来,它还可能把细菌变成超级细菌,从而加剧一些危及生命的疾病。

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微观颗粒促使这些细菌生长成被称为生物膜的、药物更难分解的厚厚结构。对小鼠的实验也表明,这种结构帮助细菌深入体内。

英国空气中的炭黑水平各不相同,从爱丁堡以南乡村的0.2微克/立方米到格拉斯哥中部的1.4微克/立方米,再到伦敦一些地区的7微克/立方米不等。在这项关于炭黑的首个研究中,微生物遗传学家朱莉·莫里西领导的一个小组,在含有炭黑的溶液中放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样本,这两种细菌都会引起潜在的致命肺部感染。

他们发现,污染性颗粒——每个直径不超过百分之一毫米——似乎在细菌中引发应激反应,产生人体的防御性酶难以分解的坚硬的化学支架。

这些发表在《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包含一些重要的提示。莫里西博士使用的炭黑浓度比现实世界中的炭黑浓度高几千倍,以模拟污染可能加剧的情景。而这是否反映了人体内发生的情况尚不清楚。

(-03-:42:16)

日媒:日本女性梅毒感染者倍增中国亦呈增加趋势

参考消息网2月29日报道日媒称,日本近年来梅毒感染者急剧增加,尤其是女性感染者,年增加至前一年的2倍。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2月29日报道,梅毒是一种由细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感染后,在生殖器或口唇等部位会出现下疳以及皮肤溃烂,扩散后可全身诱发红疹。病情加重后,甚至可能引起麻痹等症状。

据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以下简称:感染研)数据显示,日本的梅毒感染者在年接近22万人,之后因治疗药的开发等人数锐减。年代以后,感染人数下降至人以下,此后基本处于持平状态。然而,从年开始,梅毒感染者转而出现增加倾向,去年超过了人。

报道称,其中女性感染者的增加尤为显著。截至年10月,女性感染者人数是前一年同期的2倍,达到人,而15至35岁的人群占到其中的76%。

由于年轻女性感染者增加,当她们怀孕后,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的情况令人担忧。感染除了会导致流产、死胎等危险外,新生儿也有可能患有先天性梅毒。

报道称,厚生劳动省基于“让大家知道感染风险是最大的预防措施”,特别针对女性全新制作了粉红色的宣传海报。呼吁与伴侣一同接受检查、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据报告显示,在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地也出现了增加趋势。

感染研细菌第一部部长大西真表示:“目前尚未有报告显示,细菌的传染力突然增强或者药物失效。只能推测,无论是同性间还是异性间,与不确定多数人群发生的性行为增加是其原因。”

报道称,在日本虽然女性感染者的增加较为显著,但是感染者中近8成仍为男性。据悉,以前大部分男性感染者为与同性发生性接触后感染,但从年开始,异性间性接触后感染的人数不断增加。

资料图片

(-02-:43:27)

美国研制出新疫苗有望控制艾滋病感染

参考消息网6月19日报道外媒称,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的疫苗,能够最大程度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从而控制艾滋病的感染。这种新疫苗得到了迄今为止最好的反应,或能为研发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提供关键信息。“这是到目前为止同类疫苗中收效最好的一种。”西班牙IrsiCaixa艾滋病研究中心专家胡利娅·布兰科对记者说。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6月18日报道,目前全世界专家主要致力于研究两种不同种类的预防感染艾滋病的疫苗。一种是所谓的“经典”疫苗,与水痘疫苗类似,旨在引导机体产生对艾滋病毒的抗体,从而避免感染。不过,布兰科指出,由于艾滋病毒的复杂性,这种疫苗效果很差。而另一条研究路线目前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更好的结果,那就是利用一种被称为细胞毒性T淋巴(CTL)细胞的“杀伤性”细胞株来控制艾滋病毒的感染。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美国斯克里普斯医学研究所和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细胞》双周刊和《科学》杂志上。这是首次对艾滋病毒动物模型得到有效的免疫和保护反应,意义重大。“这种疫苗的目的是产生强有力的抗体,也就是所谓的‘高光谱中和抗体’。”胡利娅·布兰科指出。

“研究结果相当可观。”斯克里普斯医学研究所科学家丹尼斯·伯顿表示。

报道称,这项研究成果的关键在于专家们制造出了一种与艾滋病毒的表面蛋白质非常相似的人工蛋白质,使得免疫系统辨识并杀死病毒。根据伯顿的解释,迄今为止多数疫苗效果很差的原因在于艾滋病毒逃过免疫系统检测的能力很强,且会快速变异为新的病毒株。。

在这项研究中,专家们将目光集中在了一个名为“eOD-GTmer”的免疫原上,他们设计出的这一蛋白纳米颗粒旨在结合和激活对抗艾滋病毒所需的B细胞。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的威廉·席夫实验室开发出了“eOD-GTmer”免疫原,而后在斯克里普斯医学研究所的戴维·内马齐实验室改造的小鼠模型中对其进行了测试,证实该免疫原促使生成了与人类抗体相似的一些抗体。

报道称,利用B细胞分选技术,研究人员证实接种“eOD-GTmer”会促使小鼠生成一些抗体的“前体”,它们具有识别和阻断艾滋病毒感染所必需的一些特征。这表明“eOD-GTmer”有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候选疫苗。

研究人员还采用了相同的免疫原和略有不同的小鼠模型进行验证,“我们看到这一免疫原再次以正确的方式激发了抗体反应。”席夫指出。

研究的下一步是在更大型的动物模型上验证这一疫苗,如兔模型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测试表明,这一免疫原在这些动物模型中也可以触发免疫反应。

报道称,在现有的成果基础上,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检测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与“eOD-GTmer”联合发挥作用的免疫原。(编译/韩超)

(-06-:21:59)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hc.com/ways/14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