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 急性淋巴结炎常识 >> 鹦鹉品种总体概述

鹦鹉品种总体概述

 

长春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

1.基本介绍

鹦鹉,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鹦形目,分为鹦鹉科(Psittacidae)与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两科,种类非常繁多,共计82属种,是属种数量最多的鸟类。

2.外形特征

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坚果。鹦鹉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是羽色最为鲜艳的素食性鸟类之一。所有鹦鹉品种中,体形最大的当属紫蓝金刚鹦鹉,身长可达cm,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维亚和巴西。虽然在某些地区还比较常见,但人们为盈利而大量捕捉,已使它们面临严重威胁。最小的是生活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一带的蓝冠短尾鹦鹉,身长仅有12cm,这些鹦鹉携带巢材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用那弯而有力的喙,而是将巢材塞进很短的尾羽中,同类的其他的情侣鹦鹉,也是用这种方式携材筑巢的。侏鹦鹉属有6种,全长都在10厘米以内。6种仅见于新几内亚和附近岛屿,是鹦形目中最小的。

3.分布范围

鹦鹉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种类甚至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灰鹦鹉、情侣鹦鹉(牡丹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最美丽和最独特的鹦鹉品种。尤其是虎皮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等是人们最为熟知的鹦鹉品种。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的大型鹦鹉,而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则进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倾向,啄羊鹦鹉则是分布海拨最高的鹦鹉之一。大洋洲种类繁多的吸蜜鹦鹉则属于最美丽的鸟类,还有比如斐济的蓝冠吸蜜鹦鹉等等。鹦鹉是人们比较喜欢饲养的宠物鸟,其野生种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胁,很多种类都成为了濒危物种。我国原产的鹦鹉只有7种,分别是大绯胸鹦鹉、绯胸鹦鹉、灰头鹦鹉、花头鹦鹉、红领绿鹦鹉、长尾鹦鹉、短尾鹦鹉,这些品种全部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4.生活环境

鸟的耐热程度远远比人要高,它们虽然可以耐热,但不能耐潮,爱鸟的朋友们很多人在家中养着鹦鹉。这种鸟类并不像猫犬那样怕热,但是它们最怕的就是潮湿。像夏天到秋天的这段时间,阴雨连绵,这样的天气对于鹦鹉来说真是糟糕透顶。如果空气闷热,氧分子减少,鹦鹉的身体也会感到极度地不适应,在这个时候,主人最好开启空调,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同时不要把鹦鹉放在空气不流通的阳台上。如果是冬天,尽可能让鹦鹉呆在没有空气加湿器的屋子里,以防受潮生病。暖气倒不会对鹦鹉造成任何威胁,在它看来,潮比热更可怕。

4-1生活习性

鹦鹉类羽毛大多色彩绚丽,鸣叫响亮,那独具特色的钩喙使人们很容易识别这些艳丽的鸟儿。鹦鹉种类主要生活于低地热带森林,也常飞至果园、农田和空旷草场地中。分布于山地的鹦鹉种类较少,如巴布亚吸蜜鹦鹉,约翰氏吸蜜鹦鹉、国内的大绯胸鹦鹉等。它们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活动,栖息在林中树枝上,主要以树洞为巢。

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在取食过程中,常以强大的钩状喙嘴与灵活的对趾形足配合完成。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在树冠中攀援寻食时,首先用嘴咬住树枝,然后双脚跟上;当行走于坚固的树干上时,则把嘴的尖部插入树中平衡身体,以加快运动速度;吃食时,常用其中一足充当“手”握着食物,将食物塞入口中。

曾有人观察过饲养下的10多种鹦鹉在取食中使用左、右脚的频率,发现超过72%的个体多倾向于用左脚抓食。对后肢肌肉的比较解剖发现,常以左脚抓食的,其左脚明显长于右脚,善用右脚抓食的,右脚仅微长于左脚。

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这种生活在澳洲新西兰地方山区灌木丛中的鹦鹉体形大,羽毛丰厚,独具一付又长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绵羊背上用坚硬的长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也称其为啄羊鹦鹉。

4-2种群现状

随着人类文明足迹的延伸,工业化程度的发展,这些美丽的鸟也同样面临生存环境的恶化,种群锐减,一些种类已经或接近灭绝。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唯一一种夜行性的在地面上行走的鹦鹉科鸟类。它们原来分布于新西兰南部、司图尔特和其它岛屿,由于栖息地的老鼠和鼬而濒临灭绝。以塔布堤岛命名的塔布吸蜜鹦鹉,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这个小岛上绝迹,人们顾及它的名实相符,只有新从库克群岛引进,但数量仍岌岌可危。这两种鹦鹉的天敌是鼠和猫,而它们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衍,少有天敌。是人类活动的踪迹打破了这里的平衡与宁静,船把开拓者、旅行者送到这些岛屿上的同时,也将鼠和猫送上了岛。这些杀手吞吃鸟蛋和幼雏,让它们陷入灭顶之灾。无奈,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将幸存者迁往没有天敌的岛屿,不再公知于众。我们今后也只能在图片和邮票上看到这些美丽的鹦鹉了。

5.生物学科分类

所有鹦形目的鹦鹉,只分为鹦鹉科(Psittacidae)与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两科

5-1凤头鹦鹉科

(6个属、21种)

5-2鹦鹉科

(13个属、38种)

(1属、9种)

(7个属、42种)

(10个属、54种)

(1属、6种)

(1属、9种)

(2个属、23种)

(6个属、17种)

(人工培育新种、14种)

(1属、34种)

(4个属、22种)

Psittacula(13种)

Trichoglossus(1属、21种)

Pionites(1属、2种)

 Brotogeris(1属8种)

 (1属8种)

 Loriculus(1属14种)

Pionus(1属8种)

6.保护级别

中国鹦鹉种类如下:

拉丁学名中文名属名科名

Loriculusvernalis短尾鹦鹉短尾鹦鹉属鹦鹉科

Loriculusvernalis短尾鹦鹉短尾鹦鹉属鹦鹉科

Psittaculaalexandri绯胸鹦鹉鹦鹉属鹦鹉科

Psittaculaalexandri绯胸鹦鹉华南亚种鹦鹉属鹦鹉科

Psittaculaderbiana大紫胸鹦鹉鹦鹉属鹦鹉科

Psittaculahimalayana灰头鹦鹉鹦鹉属鹦鹉科

Psittaculahimalayana灰头鹦鹉西南亚种鹦鹉属鹦鹉科

Psittaculakrameri红领绿鹦鹉鹦鹉属鹦鹉科

Psittaculakrameri红领绿鹦鹉广东亚种鹦鹉属鹦鹉科

Psittacularoseata花头鹦鹉鹦鹉属鹦鹉科

二级国家保护动物名单如下:

021001短尾鹦鹉Loriculusvernalis二级

021005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krameri二级

021003大紫胸鹦鹉Psittaculaderbiana二级

021006花头鹦鹉Psittacularoseata二级

021004灰头鹦鹉Psittaculahimalayana二级

7.疾病防治

在饲养鹦鹉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呼吸器官病、消化器官病和寄生虫病等。以下简单介绍一些防治方法:

1.呼吸器官病:呼吸器官常见的是感冒,其症状是流鼻涕。如果鸟儿感冒后,应该立即移到室内饲养,并予以保温,很快就会自愈。若病情不能自愈,可将硼砂溶于温水中,配成2~4%的硼酸溶液,用来冲洗鼻孔周围,并辅以电解质,以增强抵抗力。也可在饮水中滴几滴葡萄酒或喂给维生素制剂,帮助它恢复健康。

2.消化器官病:由于吃了不清洁的饲料或饮水不卫生,引起拉痢,病鸟一般排白色浆状稀粪,下腹部羽毛沾污。鸟儿患此病后,主食饲料只喂稗子,并转放暖和的地方饲养,要一鸟一笼隔离,防止传染。在饮水中滴入红酒数滴。重者可使用药物,在饮水中加痢特灵0.01%(每片研碎后加水0毫升)。连饮3天即愈。

3.寄生虫病:野生鹦鹉身上的羽虱很多,必须注意消灭。除虱的办法可用兽用消灭清粉或用神奇药笔涂抹。此外,野生鹦鹉还受吸血虫的危害。巢箱往往是产生吸血虫的大本营。每次孵窝完毕,要马上用开水烫一遍巢箱,再在箱内涂上对鸟无害的杀虫药BGP水溶液,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寄生虫。

另外:鹦鹉热又称衣原体病、鸟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它来自鹦鹉,故取名为“鹦鹉热”。目前已发现海鸥、鸽子、金丝雀、相思鸟、红雀、苍鹭、鸡、鸭等余种鸟类和家禽可传播此病。当人们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时即会感染此病,而养鸟人如果饲养来源不明的野生鹦鹉时,在清扫鸟笼、鸟粪、投喂饲料或抚弄爱鸟时,如不当心就会成为被感染者。鹦鹉热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咳嗽、恶心呕吐,像得了重感冒一样。有的患者皮肤还会出现玫瑰疹、淋巴结炎等。得了鹦鹉热首选药物为四环素,日服2g,连服半月左右,直至体温下降到正常为止。土霉素治疗鹦鹉热肺炎,效果较好。日服mg,每日2次,平均治疗期限为2周。

平时,在饲养和逗弄爱鸟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打扫鸟笼,清除粪便时,应戴口罩,防止干燥的鸟粪尘土吸入鼻腔。鸟笼应经常使用2%漂白粉喷洒,或用5%的甲酚皂液冲洗。发现病鸟要及时隔离、消毒或宰杀。

防病须知:环境卫生状况差是伴侣鹦鹉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鹦鹉的粪便、羽毛在温暖潮湿的居家环境中是细菌滋生的温床,为保证鹦鹉及家人的健康,对笼子、栖架和鹦鹉接触的其他物品要经常清洗消毒。当鹦鹉在家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如地板、沙发和床上)游玩时,要用报纸、塑料袋或布片等进行衬垫,防止被鹦鹉的遗留物污染。鉴于鹦鹉有用舌舔物的嗜好,笼具和栖架不能用消毒液处理,最好是用热水冲洗后置于阳光下曝晒消毒。鹦鹉咬着玩的玩具可采用蒸煮的方法消毒,不耐高温的物件可以用流动清水漂洗后在室外通风处晾干。

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是伴侣鹦鹉的常见病,主要是由误食了不洁食物引起。很多书上都介绍了鸟食物中毒之后如何抢救的方法,但是等事情发生后再去补救,对鹦鹉的身体和情绪都是极端不利的。积极的做法是避免鹦鹉在各种情况下发生误食。伴侣鹦鹉比其他任何家养动物都更能接受熟食,这是非常有利的。食物中的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可以在蒸煮过程中被杀死,熟食也更有利于食物中的营养被消化吸收。伴侣鹦鹉的食物加工方法与我们习惯的烹调方法应有所不同,不能添加油脂和各种调料,煮熟的食物要放凉至室温后才能喂鸟。有的鹦鹉在进食了熟食后会出现腹泻症状,可以在几个方面寻找原因:食物未煮透,尤其是鱼、肉、蛋等荤腥原料;有些食物被放入冰箱保存,取出后未解冻就喂给鹦鹉;有的食物不宜熟食而被煮熟喂给;原料不洁。瓜果蔬菜最好是生喂,但在喂给前先要洗净、消毒。食物的消毒不能采用通常的家用洗涤剂和消毒液,您可以在清洁的盆中放入冷水,加入几匙精盐和少许柠檬汁酿成浸泡液,水果和蔬菜在其中浸泡5~10分钟、叶菜浸泡3分钟左右后取出,再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漂干净。室内的温度不适可以使鹦鹉的体质下降、免疫力变差,严重的还会导致鹦鹉死亡。

大多数种类的鹦鹉都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有的鹦鹉主人不了解这一点,于寒冬季节额外在鸟笼附近加温,结果是当鹦鹉往来于笼子和活动场所时,太大的温差变化使鸟感冒。只要保证鹦鹉不挨饿,不被寒风直吹,冬季保持5℃以上的室温,就能让鹦鹉舒适地越冬。

鹦鹉其实是很怕热的,炎热对鹦鹉的伤害远甚于寒冷。环境温度超过35℃时,大多数鹦鹉就会烦躁不安;超过37℃时,个别体质差的鹦鹉就可能因为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预防鹦鹉中暑的做法很简单:夏季注意室内通风,别把鸟笼和栖架放在光照强烈的地方,饲料中多给新鲜蔬果,有条件的可用空调或冰块给室内降温,当鹦鹉出现热现象时可以朝它喷水雾。

8.鹦鹉养殖

8-1我国鹦鹉养殖现状

1.鹦鹉规模养殖少:

目前由于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制约,中国的鹦鹉规模养殖化并不大。除了一小部分具备野生动物繁殖资格的养殖场以外,基本都是以家庭饲养为主。且鹦鹉养殖技术相关体系也相当不完善。

2.行业引导机制不健全:

鹦鹉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市场引导和交流,受上述两类法律制约,成立行业协会或俱乐部,也成为了国内目前鹦鹉养殖业的瓶颈之一。

3.鹦鹉养殖业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鸟的需求意识逐步提升,鹦鹉养殖业将逐步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8-2鹦鹉养殖过程中的问题

在自然界中,父母鸟必须轮流外出觅食来哺育雏鸟,所以雏鸟不可能被喂到素囊满胀,因此雏鸟的喂食应该采取少食多餐的形式,而且喂食之前,应先确定上一次喂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毕,避免旧食物的积留、发酵而造成嗉囊炎。另外在人工喂食过程中,要控制食物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喂食幼鸟时的切勿因担心幼鸟饥饿而过量喂食。

喂食葵瓜子:一般而言,鹦鹉类都喜爱享用葵瓜子,然多大多数鸟友却以此作为它们的唯一食物,殊不知此行为会减少鹦鹉采食的乐趣与能力,而且只喂食葵瓜子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另外、葵瓜子富含脂质,容易导致肥胖方面的疾病。

饲料保存的问题:饲料保存不当而导致食物变质,甚至产生毒素,鸟友不察觉而继续喂食,爱鸟当然会出问题。所以建议依照自己所饲养的数量来选择饲料,大包装当然会较便宜,然而饲料的保存期限不长,只以此点做考量反而会因小失大。除了饲料应储存于干燥、甚至冷藏的环境之外,邀请几个同好一起共享会是个好方法,不但成本较低,风险也较低,还可以尝试多种类的产品。

9.如何纠正鹦鹉咬人恶习

家养的鹦鹉咬人一直是很多爱鸟人士头疼的问题,其实我们只要摸透鹦鹉的脾气和心理,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鹦鹉咬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感觉受到侵略,想自我保护。除了那些少数脾气非常之怪的鹦鹉之外,许多鹦鹉咬人的情况都是可以改善的。

一、了解鹦鹉个性

你必须去学习和了解鹦鹉的个性跟心情好坏。观察什么时候他们需要被关怀、什么时候需要隐私,这样子的话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排除被咬的可能性。

二、雏鸟开始教育

在雏鸟时期鹦鹉会把手指头当成食物。羽翼初丰的鹦鹉可能只是温柔地细咬,随着时间增长,咬的力量会越来越大。因此一开始就要很明确的告诉自己的鹦鹉,咬手指不可以。

三、鹦鹉肢体语言

当你鹦鹉的肢体语言显示不想被干扰的时候,鹦鹉在打盹儿、将羽毛弄得蓬松、表示他在说「我现在在休息」。不应去打扰鹦鹉,否则会被咬。

四、被咬积极回应

如果你的鹦鹉很用力地咬你,尽可能不要用消极的方式响应你的鹦鹉。鸟儿咬了你之后,坚决地对他说这样是不对的,然后立刻将他放进笼子里以限制他的行动。

五、中止与鸟互动

完全地不要理他一段时间。中止你与鸟的互动,这样可以使其冷静并且暂时表面性地解决咬人的问题。鸟喜欢和你在一起游戏,不希望中止与你互动。

六、坚持同样反应

坚持同样的反应,是促使鸟改掉不再乱咬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说你必须对它每一次乱咬要有相同的反应。当它乱咬时,你要即刻中止与它的互动,限制他的行动。

七、避免粗暴体罚

当你的鹦鹉乱咬时,不要打它的嘴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也不要将它摔在地上或摇晃它,更不要把它关在橱柜或者浴室里。这些行为都是具有强制性和侵略性的。

八、定期接触训练

时常与鹦鹉讲话、用轻柔的语气使他们能够镇定下来。这些初期的训练,应该将训练的时间尽量短些。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时间拉长,最后你就可以有一位相信你的鹦鹉朋友了!

九、重复地抓和放

将鹦鹉拿到另一间没有笼子的房间。在这个方法进行前,最好能将它们先剪羽。重复地抓它跟释放他,鹦鹉很快就会了解到你不会伤害它。

鸣谢:本文资料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hc.com/wahl/140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