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 急性淋巴结炎饮食 >> 肾势英雄,全线出击新一代TKI阿昔替

肾势英雄,全线出击新一代TKI阿昔替

 

年9月5日,辉瑞肿瘤中国举办了“肾势英雄,全线出击”——肾脏肿瘤名家论坛暨阿昔替尼(英立达?)上市会,宣布其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阿昔替尼在中国正式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种TKI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细胞癌成人患者。中国医院秦叔逵教授、医院郭军教授、武汉同济医院叶章群教授、中医院黄健教授、辉瑞肿瘤中国区总经理单国洪先生出席了阿昔替尼中国上市启动仪式。会上,郭军教授、医院叶定伟医院李汉忠教授就新一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TKI药物、肾癌初始靶向治疗优化选择、肾癌靶向治疗的全程治疗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期间,郭军教授和叶定伟教授就肾细胞癌和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等相关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新一代治疗肾脏肿瘤的靶向药物获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过表达引起的肿瘤血管生成是肾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临床前研究显示,TKI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肾癌仍有血管持续生成,肿瘤对VEGF信号通路抑制仍具有敏感性,VEGFR是重要的治疗靶点。其中,VEGFR-1参与血管生成、VEGFR-2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VEGFR-3参与淋巴管生成。

年4月29日,辉瑞公司新一代TKI阿昔替尼获得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批准,成为进展期肾癌治疗的新选择。该获批基于一项全球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AXIS研究)和在亚洲区域采用相似设计开展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数据显示,与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相比,阿昔替尼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43%(Lancet,:)。亚洲人群获得的临床数据与全球人群研究结果相似。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肾癌临床实践指南》、《欧洲泌尿学会(EAU)肾细胞癌指南》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临床实践指南》将阿昔替尼作为既往接受过一种TKI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癌患者的Ⅰ类推荐。

郭军教授表示,TKI治疗使进展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有明显获益,但困扰我们的是TKI治疗最终还是会出现耐药。我国学者参与的国际Ⅲ期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序贯治疗使用VEGFR抑制剂可让第一代TKI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癌患者继续获益。阿昔替尼作为新一代口服VEGFRTKI,能够精准、高效地抑制VEGFR-1、2和3信号通路,独特的作用机制更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远处转移。

科学认识肾癌靶向治疗

进展期肾癌患者对于传统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细胞因子曾是进展期肾癌的标准治疗。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以其可测的疗效成为进展期肾癌的标准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获益。

舒尼替尼等多靶点抗肿瘤药物通过阻断多个促进肿瘤生长、增殖和进展的分子靶点发挥作用,患者总生存期(OS)超过两年。即使疾病出现进展,仍可持续阻断VEGF信号通路,进而切断肿瘤所需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供给,并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性。

但是,对接受过TKI或细胞因子治疗而出现进展的肾癌患者,如何进一步获得临床获益是治疗的重要挑战。对此,叶定伟教授表示,作为进展期肾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阿昔替尼不仅对一种TKI治疗进展的患者显著提高PFS,对于既往使用过细胞因子治疗的进展期肾癌患者,相比既往靶向药物疗效更好,使中位PFS显著延长86%。

肾癌靶向治疗全程治疗模式

肾癌是高度血管化的恶性实体肿瘤,对于肾癌患者的序贯靶向治疗,多数证据显示序贯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是最有效的方案。如何优化序贯靶向治疗,最大化改善患者生存?李汉忠教授提出肾脏肿瘤全程治疗的MAB(MaximalAngiogenesisBlockade,最大化抑制肾癌相关血管生成)治疗模式。

研究证实,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失败后,继续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仍将带来获益。因此,肾癌MAB治疗模式之一为广谱TKI-广谱TKI模式,所用药物为第一代TKI。近期研究数据证实,广谱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失败后,精准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继续带来获益,且获益大于另一种广谱抗血管生成药物,因此另一种肾癌MAB治疗模式为广谱TKI-精准TKI模式,所用药物为新一代TKI。来自真实世界的研究显示,接受优化靶向药物序贯治疗的患者中位OS达到50.7个月,是现有数据中最长的生存时间。李教授最后指出,MAB治疗模式与现有临床指南的推荐治疗原则相符,肾癌靶向治疗全程治疗模式将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专家采访

Q1:肾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是否会发生转移,发生转移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

郭军教授:一般来说,肾癌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无论转移与否,肾癌患者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未发生转移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行根治或保守性手术,术后无需化疗。出现转移的患者,手术完成后,需要内科医生参与对患者进行全身治疗。一般情况下,肾癌患者在全身治疗过程中是不会再发生转移的。但是,如果药物治疗失败,患者的疾病会进一步进展,也就是发生进展期肾癌。至于最终发生转移的患者比例,临床中统计约为50%。目前,靶向治疗药物是治疗肾癌的首选药物,当出现治疗失败时,应当更换新的靶向药物。

Q2:新型靶向药物进入临床会对国内的肾癌治疗和肾癌患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郭军教授:新型靶向药物阿昔替尼进入临床后,势必为肾癌治疗领域新添一个有力的武器,这种有力体现在作用靶点更加精准。此外,阿昔替尼治疗肾癌患者所需的药物浓度很低,也就是说,非常低的药物浓度即可起到强烈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目前阿昔替尼在二线治疗中表现良好,未来应用于一线治疗时,预计也会有比较出色的表现,已经有相关证据表明阿昔替尼一线治疗的有效性。

Q3:肾癌是原发于肾脏的最常见恶性肿瘤,目前,肾癌这一疾病在我国的发病趋势是怎样的?

叶定伟教授:目前,肾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肾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泌尿外科肿瘤,其发生率在实体肿瘤的排名中也位于前列。在中国,肾癌发病率虽然没有欧美国家发生率那么高,但近年来是逐渐呈上升趋势的。肾癌早期患者如果及时发现并开始治疗,预后较好,可实现较长的生存期。但是,很多肾癌患者早期可能并无主观症状,这对肾癌患者的早期治疗带来了困难。肾癌初诊患者中有30%已发生转移,余下的70%未转移的初诊患者中,在进行积极治疗后,未来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转移。整体来看,所有诊断为肾癌的患者最终会有约一半患者发生转移,从而使治疗变得更加棘手。

Q4:靶向治疗癌症日益成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hc.com/wacs/116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