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类和癌症的战役早已拉响,在这一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人类前进的很艰难,但从未退缩,一直在前行。在古今中外、各行业专家的不断努力下,人们开始一层层拨开癌症的神秘面纱,从了解致病机理、提前预防,再到准确诊断、有效治疗,理论、技术、方法不断创新、优化,并作为利剑助力这场战役的早日胜出。
要想打赢这场人类和癌症的战役,知己知彼是十分重要的,在开火前要知道敌军在哪儿,不能误伤平民。而免疫组化染色法(immunohistochmistry,IHC),就是侦察兵,它在抗体上结合萤光或可呈色的化学物质,利用免疫学原理中抗原和抗体间专一性的结合反应,检测细胞或组织中是否有目标抗原的存在,如果这个目标抗原是在癌细胞上,也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了解敌军癌细胞在哪里。
免疫组化染色法的优势在于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以及成本低廉,医院、研究所中应用,通常是借由特定的肿瘤标记来筛选癌症。随着时代的发展,免疫组化染色法初期常用的手工染色,容易出现各项指标稳定性差、染色不均匀、有边缘效应及非特异性背景等现象。目前,免疫组化技术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第一台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机是将试剂放置在旋转盘上,并使用电脑控制的微流体运输系统进行染色操作。近几年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发展迅速,经过几次更新换代,目前已经将全自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整合为同一平台,其操作界面简单并可与实验室信息系统直接连接,大大优化了病理科的工作流程。
目前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系统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种染色技术中的一种进行染色的。
开放式个性化切片染色技术(OpnIndividualSlidStaining)
该技术将切片平行排列,使用液体分配器将试剂分配到切片的不同区域,根据组织的位置和大小可以选择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添加试剂,为最接近手工染色的染色技术。
图1.开放式个性化切片染色技术,试剂通过液体分配器自动添加在组织上部,该原理已经应用在很多染色系统
液体覆盖技术(LiquidOvrlayTchnology)
该技术通过液体流作用在整个切片上,从而实现试剂覆盖/沉积成覆盖流体。此技术允许切片上试剂混合,同时进行温控避免试剂蒸发,但是在切片染色完成并封片前一定要清洗掉覆盖的液体流。
图2.液体覆盖技术,试剂覆盖或沉积成覆盖流体
管状间隙染色技术(CapillaryGapStaining)
该技术通过毛细管力将试剂保持在两个平面单元,可以是带有组织的两张切片,也可以是切片和盖板。两个平面之间需要狭窄固定的空间来维系毛细管力作用于整张切片。
图3.管状间隙染色技术,两个平面之间非常狭小的空间形成了毛细管力,使得试剂保存在两个平面之间
动态间隙染色技术(DynamicGapStaining)
最新的动态间隙染色技术应用毛细管力原理,染色盖在孵育和清洗过程以16秒循环方式向前-向上-向下-向后运动。这样确保试剂平均分配到整张切片表面,能够有效地混匀试剂,并保证试剂孵育区域均一的反应条件及清洗步骤中有效和可控的清洗条件。染色盖的应用,结合染色仓的高保湿性,避免了试剂的蒸发,因此染色可以在温控条件下确保染色结果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图4.动态间隙染色技术,染色盖以16秒循环方式向前-向上-向下-向后运动。
大多数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系统的染色过程是连续性的,一旦切片上载,所有染色过程均按照程序处理,从上载切片到染色结束,整个步骤在同一染色模块完成。
近年随着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机的不断优化,具有连续上载和并行处理优势的染色机越来越受到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