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已被GeneticsandMolecularResearch(GMR)杂志录用,通讯作者徐炎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主任。合一康生物为本文所涉及临床研究提供细胞技术支持,经徐教授同意,合一康生物内刊《独角兽》年第1期全文刊发。
[摘要]
目的对照DC-CIK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方法63例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DC-CIK联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及同步适形放疗)30例和对照组(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同步适形放疗)33例,观察两组的疗效、KPS评分、肿瘤标记物、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T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54.5%(18/33),治疗后KPS评分、免疫功能、12个月生存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果DC-CIK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并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同步放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首位,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1]。在肺癌病例中约85%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2],且大多数患者病情较晚[3],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生存期的特点。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4%~15%,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4-5]。目前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治疗是同步放化疗,其疗效较序贯治疗好[6-7],但不良反应较重、患者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导致对治疗耐受性下降。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其中树突状细胞(dentriticcell,DC)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CIK)因具有快速增殖、强大广泛的抗瘤活性、抗瘤过程中增强效应[8-9]在肺癌的免疫细胞治疗中起重要地位。本文就DC-CIK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①入组标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未行放化疗的初治患者;生存时间预计≥3个月;年龄≥18岁;一般情况尚可,KPS评分≥7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CT、MRI、骨ECT等明确分期为IIIB期,并有可以测量的病灶。②排除标准: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活动性感染;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有严重并发症;怀孕或哺乳期者;对多西他赛、顺铂药物过敏。③退出标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治疗要求退出。
1.2一般资料根据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7版进行肺癌分期,IIIB期为T1~4N3M0、T4N2M0。选取年1月至年11月入院的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5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50~75岁。向患者告知相关细则,经患者同意、签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按随机原则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DC-CIK联合同步放化疗)30例:男17例,女13例,中位年龄64岁,病理类型为鳞癌17例、腺癌11例、大细胞癌2例;对照组(同步放化疗)35例,其中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1例不能耐受治疗要求退出,可评估33例:男18例,女15例,中位年龄63岁,病理类型为鳞癌18例、腺癌13例、大细胞癌2例。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同步放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1.3DC及CIK的制备抽取患者新鲜外周血mL(抗凝处理),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0.9%生理盐水洗3次后加入RPMI-细胞培养液,放至37℃、5%CO2培养箱培养2小时。培养2小时后贴壁细胞与悬浮细胞分离,取悬浮细胞至另外培养瓶中培养。贴壁细胞的培养瓶中加入IL-4、GM-CSF后继续培养、定期换液,第5天加入TNF-α。悬浮细胞的培养瓶中加入IFN-γ,第2天加入IL-1、IL-2、抗CD3单抗后继续培养、定期换液。第7天DC、CIK细胞按数目比1∶10的比例共培养,并加入IL-2,第12天收集DC、CIK细胞、洗涤后分袋并加入5%人血白蛋白后分2~3次静脉回输。细胞培养期间定期行细胞存活率、细菌、真菌、内毒素、支原体、细胞表型检测,符合标准方可回输。
1.4治疗方法①化疗:多西他赛75mg/m2、d1、静脉滴注,顺铂25mg/m2、化疗d1~3、静脉滴注,每21天为1周期,联合化疗共4周期。②放疗:所有患者在化疗的同时均行三维适形放疗,行体膜固定后5mmCT增强扫描模拟定位;肿瘤靶区(GTV)包括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的淋巴结,临床靶区(CTV)为GTV外放6~8mm,计划靶区(PTV)是在CTV的基础上外放10~20mm,注意减少危及器官全肺、脊髓、心脏的照射剂量,放射治疗计划须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全肺V20≤30%、脊髓最大剂量45Gy、心脏V40≤40%,cGy/次、5次/周、DT60~70Gy。③DC-CIK免疫细胞治疗:在化疗前2天是抽血、行体外培养12天后分2~3次静脉回输,每21天为1周期,共4周期。
1.5评估标准根据WHO实体瘤RECIST标准评价治疗的疗效,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PD(进展),RR(有效率)=(CR+PR)/总数×%,DCR(疾病控制率)=(CR+PR+SD)/总数×%。检测T细胞亚群行免疫学评价。化疗的不良反应按WHO所规定的抗癌药物毒副标准、放疗的不良反应按RTOG/EROTC标准分为I度、II度、III度、IV度。
1.6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54.5%,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1近期疗效的比较[例(%)]
2.2两组KPS评分的比较治疗前KPS评分研究组75.0±6.3分、对照组74.2±6.1分,P0.05。治疗后KPS评分研究组78.7±10.4分、对照组72.1±10.5分,P0.05。
表2KPS评分的比较[分]
2.3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4周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行CEA、CA、CYFRA检测。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表3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的变化
与治疗前1周比较,P0.05
2.4生存率的随访患者入院时登记住址及电话等详细信息,采用门诊及电话定期随访,63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
表4生存率的比较[例(%)]
2.5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组治疗后4周较治疗前1周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4周CD4+虽然较治疗前1周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表5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
与治疗前1周比较,△P0.05
2.6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道炎,均以I~II度不良反应为主,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其中对照组在治疗中1例因IV度白细胞减少退出。研究组在回输DC-CIK的1-2小时内有5例(16.7%)例出现低热,2.12均自行退热。
表6不良反应的比较[例(%)]
3讨论
根据多个大型临床实验的结果,3年ASCO会议提出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同步放化疗。顺铂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DNA的嘌呤和嘧啶碱基,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并破坏细胞膜结构;铂类药物可以上调MHC-1、增强肿瘤抗原表达来提高DC、CIK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识别。多西他赛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具有稳定微管、抗解聚作用,同时使肿瘤细胞阻滞在G2/M期。G2/M期的肿瘤细胞对放疗敏感,因此同步放疗疗效较好。紫杉类药物可以提高T细胞、NK细胞产生肿瘤细胞杀伤力。同步放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使肿瘤细胞释放出肿瘤抗原,对DC、CIK细胞治疗起到了增敏作用。DC细胞是人体内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10]。成熟的DC细胞分化趋化因子DC-CK1,趋化初始T细胞,使得T细胞的聚集;高表达MHCI类和II类分子、B7-1、B7-2、CD86、CD80、CD44、CD40等刺激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ICAM-1、ICAM-3,有利于抗原的递呈、T细胞的激活、CIK细胞的成熟;分泌IFN-γ、IL-12,诱导T细胞、NK细胞产生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穿孔素、颗粒酶,破坏靶细胞膜的结构、活化胞浆中的蛋白酶,使肿瘤细胞凋亡。
CIK细胞具有NK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RR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54.5%(18/33),治疗后KPS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2个月生存率研究组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60.6%(20/33),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DCR、6个月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CEA、CA、CYFR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治疗后4周较治疗前1周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后4周CD4+虽较治疗前1周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DC-CIK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可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力、延长生存期。(来源:合一康生物内刊《独角兽》)
赞赏
长按
当前时间: